那拉提大草原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河谷、山峰、深峡、森林交相辉映。那拉提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载畜量很高,历史上的那拉提草原有“鹿苑”之称。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撒落着珍珠般雪白的毡房,草原南侧有终年白雪皑皑的雪峰相伴,绿草、雪峰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6-9月是那拉提草高花旺的季节,红黄蓝紫五颜六色的野花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姿,极为美丽。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眼前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艳阳高照,士兵们不由地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那拉提,变作“纳喇特”,是东起吐鲁番,经托克逊、阿拉沟、巴伦台、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伊犁、西至中亚的丝绸之路中线“天山道”上的一个重要山口(今称那拉提达坂)。《西域同文志》称:“纳喇特达巴,维语,日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得见日色,故名。”散落在古道沿线的今存土墩墓群表明,塞种、乌孙等早期游牧部族就曾频繁出入这条通道。唐、宋、准噶尔蒙古时期及至清代,许多重大战事无不与此相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吏部员外郎陈诚等奉旨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他还在伊犁河上游会见了东察合台(别失八里)后汗马哈木。横亘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之北的南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和新源县境内极东的那拉提镇,皆因此山口而得名。
那拉提草原名列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原野上山泉密布,溪流似网,河道交错,森林繁茂,被人们誉为“空中草原”。她位于新源那拉提镇东部,218国道经过草原北部,距新源县城约110.0公里。
那拉提草原位于那拉提山北坡,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原。东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山泉密布,溪流纵横。
那拉提草原主要为亚高山草甸,由茂盛而绚丽的中生杂草与禾草构成,为糙苏、羽衣草群系。其它主要植物为小米草、婆婆纳、金莲花、葱、异燕麦、假水苏和龙胆等。
那拉提草原每年6月之后,大群的牲畜转入,进入草原的黄金季节,草原人的各种集会多在此举行。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河谷、山峰、深峡、森林交相辉映。当地还可体会哈萨克民俗风情。
那拉提草原是发育在第3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场,东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山泉密布,溪流纵横。缘山脚冲沟深切,河道交错,森林茂密,莽原展缓起伏,松塔沿沟擎柱,还有毡房点点,畜群云移,是巩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