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筑精美,除去北方宏伟大气的宫殿建筑、封闭保守的胡同大院,南方小巧精致的优美园林、水乡小楼,中国还有一些特色的古民居,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建筑造型设计、空间布局还是装饰装修、建筑用材都极为考究,无一不体现出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接下来重庆中青旅的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其中四类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一起领略中国古民居建筑之美。
1、碉楼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碉楼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中以藏区高碉和广东江门开平碉楼为典型代表。它们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代表一:开平碉楼
碉楼始建于清朝初期,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兴建。建造碉楼不只是为了美观,据史料记载,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动荡的社会治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碉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当时的防涝和防匪患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与普通民居比起来,开平碉楼有三个特点:
(1)属于多层建筑,比普通民居要高很多。(有利于防御)
(2)墙体比普通民居厚实与坚固。(不惧盗匪凿墙或火攻)
(3)窗户比普通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窗扇和铁板窗门。(防御效果很好)
除此之外,开平碉楼上部的四角和各层墙上分别巧妙地设置了射击孔,在当时,有利于居民还击闯进村里的敌人。
代表二:丹巴碉楼
四川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全县现存古碉数量种类之多、建筑之奇,堪称全国之最,世界罕见。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尤以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顶三处的古石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古碉保存完整,并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
碉楼与战争密切相关。丹巴的高碉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为多。还有用来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用于避邪祛祟的伏魔碉。修建在屋后的高碉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属于家用碉。
2、土楼
在中国东南部的客家地区,分布着很多土楼。土楼顾名思义,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土楼的历史悠久,它产生于宋元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土楼是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
代表——福建土楼
土楼论数量、分布、品类、保存程度排在首位的当属福建土楼。土楼主要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等,整体看上去如同堡垒一般,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封闭、坚实、牢固,有利于防御。
由于福建土楼多为客家人所建,因此在建筑方式上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风民俗。出于对通风采光的考虑,可客家人多青睐圆形土楼,据了解,大型圆形土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可容纳七八百人居住,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3、吊脚楼
吊脚楼是一种古老的建筑,作为土、苗、壮、布依族等民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南等地区。吊脚楼多建于山区,依山就势,属于半干栏式建筑。
代表——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
湘西凤凰古城,那些依偎在沱江边美丽的吊脚楼是它的特色之一。凤凰古城的吊脚楼起源于唐宋时期,元代以后渐成规模,一直延续至今。湘西凤凰吊脚楼有的建在水边,有的建在山腰上,建在水边的吊脚楼,楼房一边墙在河岸,另一边以木桩支撑,深深插入水中;建在山腰上的吊脚楼根据山体坡度将长短不一的木柱作为支撑,与另一边建在实地的墙基共同撑起楼房。吊脚楼不仅美观实用,还具有防潮通风,预防毒蛇猛兽侵扰的作用。
4、徽派民居
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及其周边地区,如今,徽派风格的民居建筑已不只局限于此,其他很多地方也纷纷模仿徽派建筑风格建造房屋。徽派民居大多坐南朝北,倚山面水,极为讲究风水价值。
代表——徽州民居
徽派民居在造型、功能、装饰等方面,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底蕴的影响,其地域特色非常的鲜明。
徽州民居多建在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交通便利、风水好的地方,从外观上看,徽派民居非常漂亮,别具一格的马头墙、简约的色彩,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青砖门罩、木雕楹柱、石雕漏窗,无一不美得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