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迎来旅游旺季,大漠中的黑城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到内蒙古旅游。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使至塞上》描写的正是这片遥远的土地,“古居延”就是今天位于内蒙古最西面和蒙古国交界处的额济纳旗,“长河”即指额济纳河。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形成内陆湖名居延海,汉朝时,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现今额济纳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成为旅游风景区。
「黑水城遗址,大漠失落的文明」
黑水城遗址,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政权时期,属于居延文明的一部分。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水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水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至今城内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元等朝代的珍贵文书,城内的官署、府第、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
黑水城曾是“宁夏旧八景”中的第一处景色和西夏国时的城名,位于额济纳河下游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地带,因为旁边有黑水河流过,所以取名黑水城。元代时,又称为“亦集乃城”、“哈拉浩特”,仍为黑色都城的意思。
“黑城”用蒙古语直接发音为“哈喇浩特”,“哈喇”是黑色,“浩特”是城市,意思是黑色之城。它还有一个更诡秘的名字——“被诅咒之地”。
传说,黑水城曾经是西夏都城,最后一位君主号称黑将军。他英武盖世,所向无敌,但却在一次与汉族争霸中原时,出师不利,不得不退守孤城。中原大军久攻不克,看到城外额济纳河流经都城,便用沙袋堵塞上游,断绝城中水源。水源干枯后,守城者在城内掘井,挖到最深处仍旧滴水不见。黑将军被迫全力出战。战前,黑将军命令把80余车白金连同其他珍宝一起倾倒井中,又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小,以免落入敌人手中,然后才率兵出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中原军队攻陷黑水城后,到处寻找宝藏却始终没找到。
关于这段历史还有另一种说法,黑将军战败后并没有死,而是向东南方向撤退。在距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音浩特不远的地方,曾留下他的盔甲和战袍。当然,这都是传说,至于真相究竟怎样,早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风尘里,任由后人猜测。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历史考证,黑水城始建于公元11世纪初,是西夏王朝设在北部边境的一座重要军事城堡,也是西夏十二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军司的治所,故又有“威福军城”之称。城堡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国以前就已建成。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廓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所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据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小编收集资料了解,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居民耕耘牧猎、繁衍生息。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防止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驻守黑水城。同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
西夏鼎盛时期时,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黑水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当时这一地区划归甘肃行省,称亦集乃路。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这一地区及西宁、山丹两州。
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到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与当地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当时,各族人民利用额济纳河的水利资源开渠造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先后屯田近万亩。元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黑水城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扩建改造。
扩建后的黑水城,东西长450米,南北长380米,是原来城市面积的3倍,城墙高达10米,城内有登城马道7条,设有宽约6米的东、西城门两座,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在四面城墙的外侧修筑了马面、角台等御敌建筑,使新黑水城不仅增加了城区面积,而且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城区内,分布有街市、官署、驿站、学府、寺院等区域,还有百姓、官员、兵卒的住宅区以及直通城门的东、西大街和南北街巷组成的整齐街道。街道两侧布满了各种店铺,有饭馆、酒店、客栈、钱庄、杂货店、衣帛行、马具作坊以及马市、柴市和交换农牧产品的互市场所。
黑水城,不仅城内繁荣,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街市。当时,居住在黑水城一带的固定人口约有七八千人之多,同时,它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在黑水城众多的建筑中,宗教建筑是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建筑,其中以佛教建筑最多,而且占地面积也最大。
时光流经几百年,当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发现历史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辨。砖石、瓦块、陶瓷残片、铁器、雕刻、泥佛、风化的白骨、破损的石磨、块垒等,无不一一诉说了曾经的过往。在古城遗址的西北角上,端坐着五座西藏覆钵式佛塔,最高的一座有13米,塔身用土坯垒成,古朴,圆融,安详,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却依旧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黑水城内,满目荒凉,流沙遍布官邸、寺庙和民居的颓垣断壁,到处散落着各种瓷器和碎片,如黑釉刻花、白釉褐彩、钧瓷和南方的龙泉瓷等。城外还有几座残缺不全的喇嘛塔,像是守城的卫士,肃然而立。
站在这样的城池面前,你真的很感慨,感慨时间的残酷与岁月的无情,把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城变成了一座黄沙掩盖的历史遗迹。虽然国家文物部门已经作出重要指示,将黑水城遗址列为著名的古城旅游风景区,并投入大量资金对古城进行修复,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深厚文化,但黑水城终究消失了,任谁也找不回当年的喧哗与繁盛。
黑水城周边沙漠化严重,流沙正在侵蚀黑水城,许多遗迹已经埋于黄沙之下。埋藏了无数的珍宝,它仍是一个未解之谜……